祭品
大士王
華富上邨的盂蘭勝會,無論是祭品、放置祭品的方式及祭襈儀式,大致上跟隨潮式和廣府式習俗進行。當中,祭品包括紙紮大士王、衣包、掛串;另外還有燒豬、水果、佛手包等,在完成整個儀式之後,與一眾街坊分食。
盂蘭勝會近乎不可或缺的祭品,是大士王。
大士王、亦叫做「鬼王」、有時亦會簡稱叫做「大王」,是盂蘭勝會其中一樣祭品。從宗教角度,擺放大士王的作用是震攝孤魂野鬼。因為大士王通常都有一兩層樓高,在所有祭品當中最為搶眼,從視覺上,是大部份盂蘭節祭祀儀式的主角。
大士王並非華富上邨的盂蘭勝會獨有。香港大大小小的盂蘭勝會,通常都會擺放大士王。但華富上邨最特別是雙塔式大廈的天井設計,造就「天井大王」的出現,令華富上邨盂蘭勝會的大王,成為香港所有盂蘭勝會當中最為獨特的一個。
「天井大王」坐鎮天井的底部,被大廈中庭的迴廊包圍。一般盂蘭勝會,信眾只可以仰望大士王,大士王不能太細,否則就失去了這種威嚴的氣勢。
一個高逾廿層的天井、配合開放式迴廊,有時可能會令人覺得危險,但天井,亦可說是舉辦盂蘭勝會的理想地點。相較空曠的地方,天井盂蘭勝會更有壓逼感、大王亦更加有震攝力。尤其是在天井底部,雖然並非漆黑一片,但大部份時間都沒有陽光照射,因此可說是擺放震攝孤魂野鬼的大士王之最佳位置。
華富上邨的大士王屬於廣府式,特色是一般都會雙腳提起。潮式大士王雙腳踏地,跟廣府式有明顯的分別。至於鶴佬供奉的大士王頭頂有雙角,棕臉或綠臉執拂,並且金雞獨立。不同地方的信眾,藉大士王再次塑造自己地方獨有的歸屬感。
廣府式
潮州式
鶴佬 / 水上人
面部顏色
白色
藍色
棕色 / 綠色
站立姿勢
雙腳提起
雙腳併合站立
左腳站立, 右腳提起
觀音像位置
胸前
額前
頭頂
手部動作
手持「分衣施食」扇
右手抬高,左手持「南嘸阿彌陀佛」
手執塵拂
其他特徵
頭頂有兩條觸鬚
嘴角有獠牙
嘴角有獠牙
華富上邨盂蘭勝會(照片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提供)
中區卅間盂蘭勝會的大士王屬潮州式
特色掛串
華富上邨的盂蘭勝會與坊間最大的不同之處,在於這裡的盂蘭勝會會掛上別具特色的掛串。街坊善用天井的設計,自創掛串這種獨有的祭品。
顧名思義,掛串掛滿天井中庭,邨民於天井的迴廊拉四、五條繩,
然後將摺好的掛串掛上去。當居民向上望,感覺就像被
祭品籠罩着一樣。
即使盂蘭勝會並非華富上邨獨有,但居民因應大廈空間特點而塑造屬於自己地方的歸屬感。這些掛串,跟雙塔式大廈居民,在中秋節於天井中庭掛的燈籠,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掛串小知識
-
一串五個狀似菠蘿的掛串,居民稱之為「金叵蘿」
-
每個「金叵蘿」有八層
-
底層由八張金銀衣紙摺疊而成的「花瓣」,由下至上逐層遞減
-
每層每個「花瓣」都會見到個「壽」字
-
每年掛串的數目都要較去年增加一串
-
除了「金叵蘿」,也有蓮花等不同特色形狀的掛串
圖為其中一款掛串,街坊取名「金叵蘿」。